满族人口为1041.0585万人。
满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。 由于历史原因,满族人散居在全国各地。 省级行政区中,辽宁和河北的满族人口超过百万。 其中辽宁有满族533万6895人,占满族人口的51.26%,是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地。 河北省有满族211万8711人,占满族人口的20.35%。 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、北京的满族人口超过10万; 天津、河南等1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万个; 安徽、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千个; 西藏自治区的满族人口为153人,为最少。
在辽宁、河北、黑龙江和北京,满族是第一少数民族。 特别是辽宁、河北、黑龙江,满族占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超过了50%。 在吉林、内蒙、天津、宁夏、陕西、山西,满族是第二大少数民族; 在河南、山东和安徽排名第三。 干年间金朝皇族移居台湾,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五百多户、八千多个人口的大家庭。 台湾的满族人,共计约12000人。 满族人也移居海外,但人口数量没有统计资料。
东北地区的“白山黑水”是满族的故乡。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和之后的叶娄、勿吉、女真。 肃慎人是东北地区记载最早的居民之一,他们住在长白山北侧、东滨海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。
战国以后,肃慎者改称叶娄娄,有时沿用旧称。 叶娄人也在“楞矢石”打猎,比种五谷养猪长,可以织麻布,可以划船。 三国以后,娽娄人多次献给中原王朝,直接臣属中原王朝。 “叶娄貂”是三国时代当时社会的珍品。
南北朝、隋、唐时代,肃穆、娄的后裔,以勿吉、靺鞨的名称相继出现,人口发展成为数十个部族。 后来发展为粟末、白山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拆妮、号室、黑水等七部。
唐代、大祚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,在松花江上游、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了地方政权“振国”。
渤海建国前后,黑水靺鞨经常向唐朝进贡。 唐开元十三年(725年(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立黑水军,后设立黑水府,分别授予黑水靺鞨各部首领都督、刺史等官,设长史监之,赐李氏姓。 以云麿将军领衔黑水经略使,隶属隶幽州都督,成为唐朝设在黑龙江流域的直属地方机关。 渤海强大时,有些黑水靺鞨是部下。
展开全文
辽没渤海后,渤海居民南迁,黑水靺鞨南迁渤海故地,取代渤海兴起。 五代时,黑水靺鞨被称为“女真”,辽时为了避免辽兴宗耶律宗真犯讳,改称女直。 之后,女真这个称呼代替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。辽代女真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。 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或系辽籍女真; 住在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,被称为生女真,或者住在不是辽籍女真的两者之间的,被称为回霸女真。
金朝占领中原地区后,实行了贞元元年(1153年迁都燕京,“向南北移”的政策。 女真人最初移居燕山一带。 之后定居华北地区,汉族逐渐向北移动。
元代女真人,部分居住在辽阳等道辖区,与汉族杂居共存,逐渐与汉族融合; 部分以合兰府水达达等道,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为中心,分布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、下游、东达海岸广大地区。
明代女真人按其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程度分为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(明称野人女真)。 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以东,以浑河流域为中心,东达长白山东麓和北麓,南抵鸭绿江边。
海西女真分布在开原边外、辉发河流域、北面是松花江中游的大拐弯处。
东海女真分布在建州、海西女真以东及以北地区,大致从松花江中游以下至黑龙江流域、东达海岸。
明中叶以后,女真各部互相争夺雄长,经常被征召入伍,形成了自相残杀的混乱局面,女真人民遭受了很大的痛苦。 30多年来,努尔哈赤统一了分散在东起海滨、西达开原、北起嫩江流域、南到鸭绿江的广大地区的女真各部。
举报/反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